東湖高新區出臺“新外資十條”加速國際化
摘要:
外資落戶最高獎勵2000萬元
東湖高新區出臺“新外資十條”加速國際化
吳純新 本報記者 劉志偉
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328家,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企業73家,這是來自武漢東湖高新區的最新數據。
在“光谷速度”令世人驚嘆的同時,日前,東湖高新區對外發布“新外資十條”,制定了鼓勵落戶發展、促進企業投資、總部落戶獎勵、支持自貿區內服務業發展、國際化生活配套獎勵、招商中介機構獎勵等十條優惠政策。這是該高新區繼“開放十條”“自貿十條”后,發布的又一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政策舉措。
三十而立再出發
瞄準國際化出臺新政
30年前,迎著全球新技術革命的浪潮,東湖高新區應運而生。武漢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平介紹,經過30年創新發展,光谷已成為武漢乃至湖北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。2018年,光谷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88億元,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,均位居武漢市第一。
如今,面對全國高新區爭先進位的新形勢,對標全球創新尖峰,東湖高新區內部短板逐漸凸顯,聚集全球創新資源配置的機制和環境亟待加強、國際水平領軍人才亟待匯聚、國際化生活環境亟待改善。與此同時,東湖高新區正面臨下一個30年大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。在湖北省委省政府“一芯兩帶三區”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下,東湖高新區努力爭當“一芯驅動”排頭兵,高規格打造創新與生態融合發展“黃金十字軸”,加快建設國際化“創新光谷”、現代化“富強光谷”、生態化“美麗光谷”,堅持把發展外資經濟擺在更加重要位置。
要實現從“中國光谷”到“世界光谷”的跨越,國際化程度與對外開放水平是東湖高新區未來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。在這一背景下,該區“新外資十條”及實施細則正式發布。此次激勵政策內容充實,覆蓋面廣,支持力度大,為外資企業提供了******程度的支持,以促進外資企業發展壯大,將光谷建設成為各類外資企業聚集發展的“世界光谷”。
營造開放營商環境
在研發、人才等領域補短板
近年來,東湖高新區密集出臺“開放十條”“自貿十條”等多個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重磅舉措,“新外資十條”則旨在培育光谷在產業配套、營商環境、國際化等方面的綜合競爭新優勢,加速光谷國際化步伐。
根據該政策,外資企業在光谷固定資產投資最高獎勵3500萬元,外資落戶最高獎勵2000萬元。凡在光谷設立地區總部的外資企業,一次性給予100萬元開辦補助;在金融、醫療、教育等服務業領域,首次進入武漢自貿片區的外資企業,可獎100萬元;在武漢自貿片區設立研發中心的,光谷每年補貼研發費用10%,最高可達200萬元。
支持制造業發展,外資企業在光谷購買自用廠房或辦公用房,光谷補貼10%;租房生產辦公的,連續3年補貼一半租金。新政還首提中介引進外企獎勵,鼓勵中介機構引進外資,單個項目獎勵金額合計最高不超過人民幣200萬元。
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,新政相較之前的“外資十條”,在研發、人才等領域“補短板”。在人才支持上,新政將為外籍人才提供居住、落戶、簽證申請、工作許可申請等便利,符合要求的高端外籍人才,每人每年最高補貼10萬元。據了解,為營造更好的開放型營商環境,“新外資十條”比光谷以往同類政策覆蓋范圍更廣,準入門檻降低,同時還新增了支持自貿區服務業發展、外資總部經濟發展、提升光谷國際化配套等多項新條款。
用“最優”引外資扎根
世界500強企業已落戶93家
3月25日,“2019中外企業家光谷峰會發布會暨東湖高新區外資招商會”在北京舉行。會議透露,2018年,光谷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.1%。目前,已有804家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在光谷投資興業,其中世界500強企業達93家。
作為外商落戶光谷的主戰場,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在2018年實際利用外資8.8億美元,進出口總額1031.4億元。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備案45個,其中境外新設企業30家,新增投資總額11.45億美元。
2019年,東湖高新區確定了更高的發展目標:GDP增長8.0%以上,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55億元以上,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2%以上。
武漢市委常委、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表示,歷經幾代人的創新創業積淀,“中國光谷”年產業總收入已破萬億元大關,正在邁向“世界光谷”。東湖高新區將不遺余力地營造國際化、法治化、便利化營商環境,提供最優惠的扶持政策、最優質的政務服務、最優厚的要素保障,吸引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繼續扎根光谷增資擴產、立足光谷發展壯大,共同參與“世界光谷”建設。